新闻中心News
凤凰联盟平台千人体验沙县小吃技艺“老外”捶肉馅包饺子感叹温馨又美好
大雪节气刚过,福建三明这座被烟火缭绕的小城却温暖依旧。12月7日下午,三明市沙县区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人声鼎沸,“食尚两岸·香聚沙县”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在一片烟火升腾中火热举行。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明年再来参加。”来自宝岛台湾的大学生何佳轩对澎湃新闻()说,沙县的人文特色很吸引人,当地人也非常热情。尤其是吃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扁肉,她直呼:“很美味,很好吃。” 何佳轩只是本次活动的上千名参与者之一,现场不仅有来自台湾地区的同胞们,外国游客也有不少。 法国教师詹子重(左)和法国博主米莲娜在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中包扁肉。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来自法国的博主米莲娜(Mylene MATHIEU)在中国待了很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目前定居在成都。第一次来到三明,这个城市给她一种淳朴、亲和的感觉,这两天她品尝了不少地道的沙县小吃,令她意犹未尽,尤其对泥鳅米粉、金包银(豆腐包的饺子)印象深刻,很是喜欢,“它们都是有历史、有故事的食物,了解食物的源头非常有意思。” 她还说:“这些美味都来自于人的手艺和劳作,我们应该珍惜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 在现场,Mylene亲手制作了柳叶蒸饺。她笑称,包饺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但过程很有意思,特别有参与感,“难怪中国人团圆的时刻都会包饺子,感觉温馨又美好。” 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主要是让参与者体验扁肉、蒸饺的制作工艺。这两种美食是沙县人民外出经营小吃的当家品种,可谓是沙县小吃的“门面”。宋代抗金名臣李纲曾写诗称赞沙县扁肉:“浑沌乾坤一包中,常存正气唱大风。七峰叠翠足娱晚,十里平流任西东。” 留学生代表参加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沙县制作扁肉饺子,对猪肉的处理极为讲究,凤凰联盟网址精心挑选猪后腿肉,手持有成年男性胳膊粗的特制木槌,反复捶打至1300-1600下,将其变为细腻的泥状肉馅。这种独特的捶打工艺,能够使扁肉的口感鲜美多汁,富有弹性。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沙县城关即有扁肉问世。成品皮薄如纸,馅心脆嫩,汤清味醇,口味鲜香。沙县蒸饺则因制作外观形如老鼠大小,群众俗呼为“老鼠饺”。 在此次千人体验活动现场,一名来自本地的沙县小吃从业者手法相当娴熟,他耐心地指导其他体验者。他介绍,标准的蒸饺有十七八道褶子,手脚快的人一个小时能包掉6到10斤皮。他已参加了好几届体验活动,最大的感受是硬件环境越来越好,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 澎湃新闻了解到,沙县小吃兼容了客家小吃、闽南小吃和闽菜的制作工艺,是中原饮食文化、闽越饮食习俗和当地丰富物产相结合的产物,历经1600多年发展,从传统走街串巷的街头小吃,发展为全国闻名的小吃品牌,现共有240多个品种,其中39个品种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63个品种获得“福建名小吃”称号。沙县小吃曾作为福建省唯一餐饮品种入驻上海世博会“中华美食街”,并入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2021年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法国教师詹子重(左)在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中体验用木槌捶打肉馅。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食尚两岸·香聚沙县”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不仅是一次美食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流。 三明市沙县区海峡两岸小吃文化展示馆的讲解员介绍称,闽台小吃之间的渊源和连结是多方面的,闽南地区的饮食强调新鲜、清淡、爽口,偏好海鲜和蔬菜等食材,喜好面食,这些特点在台湾的小吃中也能见到。闽南移民将自己的饮食文化与台湾当地食材相结合,加入当地特色调味,形成独特的风味。台湾的许多甜点小吃,如芋圆、豆花、红豆汤等,亦受闽南甜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台湾与福建沙县小吃,皆源自庶民生活,价格平实却美味独特,以亲民价格满足味蕾,同时凸显当地的地域和人文特色。 两岸的饮食文化同根同源,皆是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2010年,沙县小吃随福建省经贸文化交流团走进台湾,在台北圆山饭店和南投县竹山举办2场品尝会,收获台湾各界好评。每年12月在三明市沙县区举办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至今已举办28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