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天津烧饼登上“舌尖”火了之后我们还能凤凰联盟官网做点什么?|津报早评
油酥烧饼、芝麻糖烧饼、红果馅烧饼、麻酱烧饼、牛肉烧饼……在天津,烧饼作为当家主食,与任何食物搭配,都可成就美味扎实的一餐。凤凰联盟平台皮酥料足,一口下去,香迷糊了! 谁能想到,在天津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烧饼,竟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不得不说,再没有一档美食纪录片能够达到《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度和共识度。作为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系列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地方美食发声的节目,加之“央视”这一金字招牌的加持,无疑创造了地方美食在主流媒体传播中的巅峰之作。而且这已不是天津美食第一次上“舌尖”,在前几季节目中,天津的煎饼馃子、狗不理包子、锅巴菜先后上榜,一经播出就馋坏了全国各地网友,纷纷来津打卡品尝。 说到小吃,被称作“卫嘴子”的天津人自然如数家珍。但您有没有想过,天津有这么多已经被发掘,或者有待发掘的地方小吃、特色美食,那么这些食品有没有机会形成产业、走出天津? 也许有人觉得,地方小吃,何必一定要“走出去”?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有各地的口味喜好,很多地方小吃离开了“本土”,要么不再“正宗”,要么就不再受欢迎。即便是本地人,对当地的小吃也不是都能欣然接受。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津味儿素”来说,从名字到口味都可谓“天津味道”的代表,但同样有很多天津的“小伙伴”吃不惯。 其实,所谓的“众口难调”,并不是市场开拓难的理由。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柳州的螺蛳粉。 在几年前有谁会想到,一碗“臭烘烘”的米粉,会成为风靡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特色美食?乘着网络新媒体的东风,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柳州发展螺蛳粉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离开柳州的游客,仍能通过预制方便食品满足螺蛳粉的味蕾体验;未去过柳州但热爱螺蛳粉的年轻人,也愿意为了一碗粉奔赴一座城。 同时,对于螺蛳粉的口味,当地也并未刻板地守着所谓“正宗”不放,既有原汁原味的老味道,也有符合不同地区消费习惯和口味习惯的新变化,麻辣酸甜、咸淡适宜,因地制宜、因时而发。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已突破750亿元。 螺蛳粉的成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很多时候,地方小吃难以闯出更大的市场,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不优秀,也不是外地朋友“吃不惯”,而是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改变。如果一味抱着“正宗”“老味儿”不放,坚持“加生菜香肠的煎饼都是”、预制的方便食品“都不是那个味儿”,显然难以跟上市场的变化。 如今的市场,品质是根本、创新是动力、营销是关键。比如让很多外地朋友好奇的锅巴菜,有没有可能研发推出方便食品?受到“舌尖”关注种类繁复的天津烧饼,有没有在保留原工艺的前提下推出可以自己在家烹饪的半成品面坯?这些很可能都是“馊主意”,但将传统、不起眼的小吃做成大产业,显然不是天方夜谭。 只要找到打破思维枷锁的那把正确钥匙,相信有一天,独具特色的天津小吃也能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全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