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凤凰联盟官网黑龙江新中国水稻种植历史(老照片)
桦川县星火集体农庄在机械耕作的基础上,采用了“乾播”的新耕作法,使202垧水稻获得空前的丰收。1953年11月9日,集体农庄召开了庄员大会一致同意:除去公粮和庄员的口粮等项外,把余下的162万斤稻谷在年底以前全部卖给国家。 桦川县星火集体农庄1955年417公顷水稻丰收,每公顷水稻平均产量在一万斤以上,比建庄第一年(1951年)增产了1200多斤。1951年建庄时只有36户庄员,95公顷耕地。 地方国营黑龙江机械厂,正在试制机引双轮五铧犁、万能耕作机等6种新式农具,供应开垦山地,泥塘地和在稻田使用。 年年闹水旱灾的海伦县海北区,从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连续修建了6个连环水库,灌溉土地2936垧,还能使1100多垧旱田变为水稻田。 五常县背河公社新光管理区,根据当地气温低、无霜期短的特点,创造出水稻“旱地砂床育苗法”,达到早播、早插早成熟以及增产的目的。 哈尔滨工力机械厂为农村设计试制成功了一种冷风式碾米机,这是八机部向全国推荐的四种适合农村用的杂粮碾米机械之一。 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和松花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实验站单倍体育种协作组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单丰一号”,经过5年试种后,今年大面积种植成功。 日本著名寒地水稻栽培专家藤原长作先生1981年4月来到方正县朝阳公社富余大队指导农民栽种水稻,经与当地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凤凰联盟入口4000亩水稻仍然长势良好。 1984年9月2日,黑龙江省政府向日本著名农民水稻专家藤原长作授奖,表彰他从1981年至1983年在方正县传授寒地水稻旱地育苗稀植技术作出的贡献。这是黑龙江省第一次奖励为发展经济作物作出贡献的外国专家。 73岁的藤原长作是日本著名的农民水稻专家,曾受到日本政府十次奖励和日本天皇的嘉奖,被誉为“水稻王”。 东北农学院副教授李兆方(左),经常到方正县,为当地农民进行的万亩水稻高产攻关试验提供育苗、插秧、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指导。这里的水稻每亩产量已由二、凤凰联盟入口三百斤提高到700斤以上。 尚志县河东朝鲜族自治乡,1986年种植水稻三万六千多亩,由于采用新品种推广旱育稀植等新技术,产量达到本乡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亩产平均可达八百多斤,总产超过二千八百多万斤。一项由水育苗改为旱育苗、由密植改为稀植、由深灌水改为浅灌水、由追肥改为全程施肥的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技术,已在我国东北地区得到推广,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巴彦县1987年种植的25万亩水稻,由于积极推广纸盘育苗抛秧技术,大大缩短了插秧期。这种育苗新技术,等秧苗成长后,不用分秧,直接把苗秧抛到地里,比手插快十几倍。 绥化市兴河乡农民崔光浩在他承包的35亩农田上搞“立体开发”,垄上种稻,沟中养鱼,埂边种大豆,稻秧中养蘑菇。金秋时节,他已打鱼800公斤,收大豆300公斤,蘑菇30公斤,预计水稻还能增产1500公斤。“立体开发”使他增收5000多元。我国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改变过去水田单一种粮的局面,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1993年全省稻田养鱼超过100万亩,并摸索出“稻塘结合”、“垄稻沟鱼”等适合北方高寒地区的高产高效模式。 庆安县农民发挥当地土地无污染、土质好的优势,采取施农家肥手工锄草等手段,试种无公害水稻,获得成功。1994年,这个县无公害水稻面积已推广到20多万亩。 黑龙江省采用旱育稀植技术,在被视为水稻禁区的北纬48度以北的地区种植水稻,总产已达35亿公斤,大面积亩产500公斤。 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群众,近几年在当地政府引导下,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渔猎生产方式,开始垦荒种田,兴办养殖业。1995年,非渔猎收入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渔猎收入。 黑龙江省建三江农管局859农场采用一项新技术,用稻壳、稻草或锯沫等原料,与一种配方独特的化学胶料混合,填入模具,经热固化成型为各种板材。 超级稻品种、超稀植技术和持续超高产相结合的寒地水“三超”增产模式,在黑龙江省初获成功。东北农大的水稻育种专家经多年杂交选育,培育出八个适于多种条件的新品系。已在24个市县55个实验点的360公顷的面积上进行实验示范,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概念掘金 微信接入DeepSeek,10亿级市场震撼来袭!这些公司或将受益 马斯克领导下的政府效率部:CDC被砍掉700人;谢天谢地,钢铁侠总算离开白宫的地板,回公司打磨产品去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守望先锋》国服回归 / 《如龙 8外传 夏威夷海盗》发售 下周玩什么 古尔曼:苹果正在“加快”开发 Studio Display 2,延续当前设计 中国!蓝宝石发布首款AMD B850主板:换汤不换药 却要12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