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粮画小镇为啥成“凤凰联盟平台标杆”?
“这幅粮画居然是用五谷杂粮拼成的!”2月11日,馆陶县寿东村粮画小镇入口处,在一幅25米长的“我爱馆陶”巨型粮画前,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粱与青翠的绿豆,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来自天津的游客陈女士感叹:“一粒粮食也能成为艺术品,这才是真正的‘接地气的浪漫’!”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凭借“粮画+文旅”火爆出圈,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 从“指尖艺术”到“致富密码”,从“文化IP”到“产业集群”,粮画小镇以创新实践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共富故事。 谁能想到,十年前,寿东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村民师献巧回忆:“过去全家守着几亩地,年收入不到1万元,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 转机始于2014年。为了甩掉“穷帽子”,寿东村敞开思路,尝试“粮食+艺术”的致富模式。他们引入粮画产业,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粮食,凤凰联盟注册加工成带着质朴气息的粮画。村民们纷纷学习粮画技艺,指尖在画板上翻飞,粮食的计量单位从“斤”变成了“幅”。 “粮食不就是用来吃的吗?怎么能变成画?”起初,村民们并不相信粮画能赚钱。师献巧回忆说,在县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组织了一批村民去外地参观学习,她便是其中之一。当看到那些用粮食拼贴出的精美画作时,村民们十分惊讶,没想到祖祖辈辈种的粮食,还能做成这么好看的艺术品。 “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个农民,现在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学习归来,师献巧和村民们便尝试粮画制作,从最初笨手笨脚到如今得心应手,粮画产业逐渐成为村里的富民产业。 如今,粮画小镇拥有11家粮画企业、4家粮画工作室,还成立了粮画学校和粮画研究院。村民脱了贫、致了富,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增长到26500元。 “粮画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小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馆陶县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颇为自豪地介绍,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粮画,还能体验地道的乡村生活。 小镇的餐馆经营者张敬鲁就是乡村旅游兴起后的受益者。他在粮画小镇经营了一家小吃店,餐馆主打的臭豆腐深受游客喜爱。“近些年,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一天最多时能卖三千多元,春节假期更是客流爆满。”张敬鲁说,“现在车也有了,房也有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除了美食,小镇还推出了丰富的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粮画作坊里亲手制作粮画,也可以在咖啡屋里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小镇党校、小镇电视台更赋予这座村庄时尚品位,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如今的粮画小镇,已成为冀南地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艾浴、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 “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每一处风景都让我回忆起孩童时代。”来自天津的游客李先生感慨道,“在这里,我找到了久违的乡愁。” 季节更迭,四时变换,粮画小镇艾香谷的景色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也吸引了更多外出年轻人返乡创业。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还要让城市人羡慕我们的生活。”张付仁说,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他们用11年的时间,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景区。在这里,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张行行之前在山东青岛打工,2020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在家门口开了一家汉堡店。“不仅我回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张行行告诉记者,凤凰联盟注册现在他店里的店员都是本村或者周边村民,这些村民原本都需要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今年,我准备再开一家分店,到时候还需要不少店员。” 眼下,寿东村粮画小镇各类门店和小微企业已发展到1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300多户群众从事粮画制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寿东村发展的劲头儿更足了。 夜幕下,粮画长卷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粮画作坊里还有村民在赶制订单产品,咖啡馆里飘出拿铁的香气……粮画小镇,展现出一派和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