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凤凰联盟官网“双节”将至湖南疾控发布的这份饮食提示请收好
2025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为保障“双节”期间的饮食安全与健康,12月31日,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假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提示。 不买、不吃、不喝来路不明的药膳、药酒。我省近年发生多起饮用乌头泡制的自制药酒中毒甚至死亡事件,主要原因为制备时炮制不当,一次服用量过大或饮用生乌头泡制药酒(生乌头仅能外用,不能内服)。确需使用药酒治疗疾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严防超量服用。 警惕桐子酸(桐油等)中毒。桐油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植物油非常相似,当盛装的容器未进行标识或将其与植物油放在一起时,容易被当成植物油烹制菜肴,误食中毒。此外,部分儿童、青少年采摘或拾捡桐油果食用也可引起中毒。 勿轻信“野人参”“土人参”。商陆全株有毒,尤其是商陆根与人参非常相似,看上去很容易被误认为具有“滋补价值”,被当成“野人参”“土人参”误食而中毒。 家庭储存需注意。马铃薯应存放于干燥阴凉处,发芽的马铃薯不可食用。储存种子时,凉薯种子(含鱼藤酮,剧毒)等有毒种子应做好标记,放在安全、幼儿不可接触的地方,防止幼儿不小心误食中毒。 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大部分有毒野生蘑菇即使晒干和彻底煮熟也不能去除毒性。在外旅游想购买新鲜和干制的蘑菇时,请选择正规的商店和超市,避免掺杂有毒蘑菇引起中毒。 谨防肉毒毒素中毒。家庭自制发酵品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以除去泥土和粪便,并彻底蒸煮原料;加工后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在低温环境储存,避免再污染及防止毒素产生。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真空包装散装熟肉制品、发酵类食品,特别是需要冷藏保存的即食熟肉制品。 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细菌滋生,保持食品新鲜。但冰箱杀手“李斯特菌”,在 2—4℃的冷藏温度中,依然可以继续繁殖。冰箱拿出的隔夜菜,应彻底加热后食用,不宜加热的食物应彻底洗净,冰箱食物应分区放置,注意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洁和消毒。 承办大型聚餐和年夜饭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做好员工的培训和管理,防止因器具、洗菜池、人员生熟不分产生的交叉污染,严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保持清洁。加工、制备食物勤洗手,餐具、厨具要洗净,凤凰联盟登录厨房环境不马虎,保持厨房空气流通,避免老鼠、蟑螂进入。 烧熟煮透。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可以让食物中某些有害物质分解(如四季豆中的皂苷与红细胞凝集素)。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室温熟食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所有熟食和容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都不要存放过久。 食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从正规的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新鲜、干净的食物与原料,学会看食品标签,食品制作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千万别使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 元旦、春节假期临近,亲友聚餐是常事,无论在家做饭还是在外就餐,都要牢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建议大家平均每天要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要吃25种以上食物。另外,建议按照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凤凰联盟登录色彩搭配的原则,将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比如,每天在米饭、面条等主食的基础上,适当搭配食用一些燕麦、黑米、玉米等全谷物;选择肉类时,优选鱼、虾、禽肉、蛋类、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搭配蔬菜一起烹调;选择蔬菜水果时,尽量保证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另外,健康的就餐顺序也有讲究。可以先吃些素菜垫肚子,然后吃荤菜,最后吃主食。 在家烹调时,多采用蒸、煮、炖、清炒,少用高温煎炸、熏烤等烹调方式,尝试使用低钠盐,善用葱、姜、凤凰联盟登录蒜、辣椒、柠檬、香菇、芹菜、香菜、醋等为食物提味,避免使用过多的油盐。定期更换食用油品种,使用空气炸锅、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具帮助减少用油量。 在外就餐时,主动提出少放油和盐的需求,点菜时少点一些油炸、熏制、干锅、爆炒类菜肴。实在碰到多油或者偏咸的菜肴时,可另外准备一个空碗盛些清汤,把菜夹到汤碗中涮洗一下再吃,有助于减少脂肪和盐的摄入。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限量饮酒不劝酒,按需备餐点菜,避免铺张浪费。 如果吃了煎饼、麻团、糕点等主食,就应适当少吃些米饭。如果土豆、山药、南瓜等作为蔬菜食用时,也要注意减少主食的量。选择饮料时,把可乐、雪碧等含糖饮料替换成甜度低的牛奶、豆浆或茶饮,减少糖的摄入。 加餐选择零食时,建议尽量放在两餐之间吃,避免在吃饱饭后再吃零食。应优先考虑新鲜水果、低糖果干、奶类及奶制品、原味坚果等,少吃或不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例如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甜食和含糖饮料,薯片等膨化食品,肉干、香肠等加工肉制品。 假期宅在家,饭后别急着躺下玩手机,可以帮家人洗碗、扔垃圾、取快递等,尽量减少久坐的时间,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保持吃动平衡,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和家人一起在运动中快乐过节。假期休息时间,也应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坚持经常锻炼,例如快走、跑步、球类运动、骑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尽可能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