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农业农村部举行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凤凰联盟app
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专家组组长刘旭,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等介绍了社会关注问题。 据农业农村部资料,从2021年到2023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到种质资源超过53万份,摸清了我国种质资源家底,抢救性保护了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 有专家打过一个比方,“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则是芯片中的芯片”。种质,相较于种子而言,首先要有能稳定遗传的整套遗传物质,还要有利用价值,这样的种子才能算是“种质资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新形势下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对种业振兴、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有什么意义? 对此,刘旭表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种质资源做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可能凭空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能够率先实现突破,并领先于世界,在世界上一直保持着领先的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尤其是“野败型”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刘旭介绍,这次普查新收集的资源之中,粮食作物种质资源6.3万余份,占比45.4%。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占比超过三成。同时,作为“杂粮王国”,这次收集到的高粱、绿豆、豌豆等杂粮杂豆种类多、数量大。凤凰联盟app 普查以来,我国已有6238份资源应用于育种创新和产业开发,其中1889份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3919份资源开发为知名的“土特产”,430份资源打造成地理标志产品。 会上,刘莉华介绍,此次普查成果超出预期。在农作物方面,新收集种质资源13.9万份,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桑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是首次开展,全面摸清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状况,采集制作遗传材料12万份。 在畜禽方面,刘莉华介绍,经过普查全面查清了畜禽、蜂和蚕资源家底,新发现鉴定地方品种资源51个,其中包括河南的豫西黑猪等3个地方猪品种。与第二次普查结果相比,我国原有畜禽地方品种一个没少,还找回了曾经宣布灭绝的10个品种。 找回的10个畜禽品种资源,就包含著名的河南项城猪。左玲玲介绍,河南项城猪,养殖历史悠久,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产仔率高、耐粗饲、肉质好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在发布会中,刘莉华强调,完成普查不是终点,而是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新起点。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加快资源精准鉴定,强化资源改良创制,推进资源共享利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聂辉)